墨水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乡村振兴在青海】多元化公交服务 延展群众出行“幸福半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14:00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倪晓颖

如何让城乡群众享受舒心舒适的公交服务?

如何满足城乡群众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如何让城乡群众更加便捷、安全出行?

……

从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到创新公交出行运营模式,从加密高峰时段班次到提升车辆运行效率,西宁公交打出“组合拳”,尽最大努力全面提升城乡公交运力,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有效畅通“内循环”。

2024年,西宁市不断优化线网、拓点开线,新开常规公交线路4条,市区旅游专线2条,城乡旅游专线2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条,6条常规线路及所有夜间巡游线路提供晚间延时服务。同时配合道路修建,累计临时调整公交线路120条、临时调整公交站点102处,有效解决了市民的出行问题。

新开通的54路(城北中医院专线)、50路(青海理工学院专线)等线路,精准对接特定区域出行需求。其中,50路公交线路备受关注,它覆盖城北区大学城片区,串联北区万达商圈、北川青唐城小镇,途经城北客运站,解决了青海理工学院师生及周边城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同时,优化调整的4路、303路等8条公交线路,分别延伸至城西客运站、城北客运站、时代大道及安宁路等地,满足门源路延伸段、时代大道、麟河路、安宁路、秀水路周边群众的出行需求。

“对我们来说在这边上班感觉挺方便的,尤其是50路,我们可以直达北川万达,购物或者转车,非常方便。”“65路延伸到城北客运站以后,我下班回家直接就能坐车到家门口,挺方便的。”……城乡群众纷纷对公交线路的优化竖起大拇指。

此外,西宁公交集团不断探索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推动常规公交与网约公交融合发展,实现线上与线下联动发展,开通“通学专线”“上班族专线”。随着服务区域的不断扩展,服务场景的不断叠加,服务功能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实时预约、快速应答、快速接驾”的线上预约公交出行方式,预约响应式公交成为出行新风尚。

此次公交线网优化充分利用现代化智能管理手段,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优化公交线路、调整公交站点、巩固服务措施,切实织密群众出行“幸福网”。

西宁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乘客服务部副部长马祥说:“西宁公交集团将按照‘中运量+中心换乘+微循环’的线网优化总体思路,形成中运量公交与常规公交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地面交通体系,不断提高地面公交吸引力和运行效率,实现公交线路网络化布局,提升公交通达效率,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现在城乡公交特别方便,我家在西宁,工作单位在大通,每天都坐公交车上下班,40多分钟就到了。”西宁市民杨海涛说。

除西宁至大通、湟源、湟中等地的城际公交车外,全省多地都开通了城乡公交车,西宁实现了100%城乡公共交通全覆盖。其中,西宁市湟中区区域内形成以西宁、多巴镇、鲁沙尔镇为节点的三角骨干网;湟源区域内则形成西湟远郊、县域城乡公交、西湟高客等多元化线网格局,线路覆盖湟源县7乡2镇146个行政村,全面提升了城乡接合部市民乘客出行便捷度;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城乡公交、定制公交、预约响应及出租客运形式覆盖全县289个建制村,实现建制村通车率100%。

“我们全力加快推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建设,对湟源公交公司所属车辆安装了集GPS安全监控、车辆智能调度、收银为一体的智能刷卡系统。切实履行国企责任担当,协调县政府全面推广公交卡及手机支付乘车,设置老年卡免费、成人、学生优惠卡等系统,使县内出行群众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乘车待遇,进一步推动落实了城乡公交惠民政策。”西宁公交集团城乡公司副经理王虎勤说。

此外,西宁公交集团结合日月山、宗家沟、花海等景区,开设宗家沟(9021)、塔尔寺(909)、日月山(7021)、多巴新华联童梦乐园(游2)、上山庄花海景区(915)等旅游观光线路,在满足城乡接合部和外来旅客的出行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旅游廊道建设,带动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倾听群众呼声、汲取群众智慧,用更多惠民举措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时下春暖花开,西宁公交集团针对西宁市区重点商圈和旅游景点,综合考虑市民出行需求,开通市区旅游专线、城乡旅游专线,延伸1路、2路、T2路、47路、59路、65路共6条运营线路夜间末班发车时间,解决沿线群众的夜晚出行问题,全力备战旅游旺季。

编辑:韩丽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