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全球关税风波”中投资人如何应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6:18:00    

(作者黄凡为宁波银行私人银行部原总经理)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是否真能有助于美国所期望的发挥关税调节经济的职能,使得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初衷”吗?

笔者认为不行。

关于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美国政府按照各个贸易伙伴所设置的进口关税率分别设定针对对方原产货物在美国进口时的关税税率,美国海关据此征收进口关税。

如果按此意执行,那么对全球供应链和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帮助可能比较有限。

美国过去几十年一直在享受着“全球化”的红利,国内专注于高科技与尖端制造业,稳坐产业链的上游。而其他的制造业,特别是中低端制造业都转移到其他国家,这些国家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出口到美国,美国也因此实现长期的低通胀加上居民消费与服务行业拉动的经济稳定增长。

然而,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却逐步空心化了。现在,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昂,普通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与中国比更是已经远远落后,即使是所谓的“对等关税”也不可能构成真正的关税壁垒来阻挡国内对全球价廉物美的普通商品的需求。

反而,此举直接冲击多边贸易体系,OECD警告称全球贸易量可能因此下降15%。

“对等关税”带来的对全球经济冲击,体现为从供应链震荡到通胀螺旋。

美国彼得森研究所测算,10%的全球关税可能使美国核心PCE通胀上升1.2~2.5个百分点,低收入家庭年支出增加1500~2000美元。尽管关税短期内增加财政收入(预计年增1000亿美元),但长期将抑制消费需求,削弱企业投资意愿。IMF预测,若关税长期化,全球GDP可能损失7%。

美国实行的所谓“对等关税”最终的结果体现在经济上一定是“损人不利己”。

“关税风波”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所谓“对等关税”官宣之后,我们已经看到了全球资本市场各大指数大幅下跌;美国国债收益率则先抑后扬,反映出在关税造成的通胀和对经济增长的压力之间,市场更加关注后者。

美国隔夜掉期利率市场定价显示6月份降息概率80%,年底前有望降息3次共计75个基点,可能显示投资者预期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上升,而美联储或将加快降息进程以支持增长,这也导致美元指数下行。

从需求端看,加征关税引发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导致原油等大宗商品需求预期下降,价格走低。

从供应端看,关税政策可能影响全球制造业生产和投资,进而冲击工业金属需求,使其价格下跌。原油价格最近的大跌,有不少投资人担心会出现2020年初的场景,当时国际油价开始处于60美元/桶水平。那年3月的OPEC+大会未能达成减产协议,引起沙特及俄罗斯增加油产争夺市场份额。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导致4月的油管输送能力及油库爆满,引致WTI期油史上首次负油价的出现,WTI跌至-40美元/桶水平;而其时美股则因投资人信心的丧失而导致连续大跌熔断。

而目前全球经济的基本产出与需求的整体情况没有变化,只是美国试图凭自己一己之力而实现产业分布与利润布局的重新分配。

本轮关税政策落地后,市场或聚焦于:

一、美国是否愿意与各个贸易伙伴展开协商谈判。

二、贸易伙伴的潜在反应,是否会采取报复措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数量众多的经济体被提高关税,即使采取通过其他市场转口贸易的措施对美国出口,仍然可能受到加征关税的影响。

在投资市场方面,笔者认为,新一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对风险资产带来更大的短期压力。

建议投资者从着眼于中长期的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可以具体关注几个领域:

首先,从地域上看,一些经济体面临小幅关税上调,如澳大利亚、英国、巴西和新加坡,承受的冲击或较小;由于美国对世界多数国家加关税以及在地缘政治方面的政策改变,因此美元的地位与汇率预期同步下降。日元等传统避险型货币持续走强是大概率。

港股和A股市场则表现出一定的韧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自去年三季度起中国政府更积极的政策导向,以及科技产业创新推动潜在盈利增长所引领;面对新一轮的关税影响,预期中国政府可能会提供后续更多的政策支持(如继续加大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扩大财政政策支持规模等),因此中国资产的后续表现也预期有良好的表现。

其次,从投资的行业上看提高关税通常对服务业的影响小于商品,金融、医疗保健、消费、服务业等国内刚需型行业的企业,其经营上受到的压力可能会较小。

总而言之,建议投资人面对“关税风波”,可以构建起包含上述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币种的投资组合来应对市场的冲击。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