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米SU7事故引智驾争议,业内:人仍是核心,夸大宣传易生误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2:20: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路董萌 陈晨 实习生 王娅琪

近日,小米SU7汽车交通事故一事热度居高不下。这起深夜发生在安徽高速上的交通事故,带走了三名年轻女性的生命,也引发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智驾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业内人士呼吁,应避免对智驾夸张宣传,以防用户使用时产生误解。此外智能辅助驾驶尚处发展阶段,人仍是这项技术的核心。(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爆料电话:0531-85193656;邮箱:405617016@qq.com)

3月29日晚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的家属持续在网络发声,并针对车辆自燃、门锁等问题提出质疑。

小米汽车官方在回应时提到,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事故发生前,事故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

针对家属质疑的车辆在事故后起火以及车门是否能打开的问题,小米汽车回应称,事故车起火并非“自燃”,推测为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导致。因小米官方尚未接触到事故车,因此起火原因的深入分析及车门是否可以打开的问题,尚无准确结论。

即使有了初步解答,但关于这起事故,家属和大众仍有诸多疑问。尤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智驾问题,更是引发广泛讨论。

小米官方在回应中提到,事故中,NOA智能辅助驾驶提示“注意障碍”后启动减速,约1秒后驾驶员接管,NOA功能退出。

4月2日,汽车博主吴先生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智能驾驶实际上叫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辅助这两个字是极为重要的。智能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只要人介入了,人就是第一位的优先级。”

如今车企在宣发过程中,几乎都采用“高阶智驾”来进行界定。

事发后,理想汽车CEO李想此前的一条朋友圈再次引发关注。他呼吁媒体和行业机构统一自动驾驶的中文名字标准。他的建议是,L2=辅助驾驶,L3=自动辅助驾驶,L4=自动驾驶,L5=无人驾驶,以此避免夸张的宣传造成用户使用时的误解。

吴先生认为,事故中的小米汽车属于L2级的辅助驾驶,因为目前我国法律尚未批准L3级车上路,“即便是测试车也必须是特定的路段,而且要向公安等多个单位报备。”

一旦加上辅助二字,“也就是说把主要的操控权交给了人,人在驾驶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吴先生说。

在家属质疑事故发生后车门是否能够打开的问题时,有车友建议,将控制车门电源的小电瓶由车头改至车尾,或许利于事故后车门的开启。但吴先生认为这个改变意义不大,不如设置成在车辆受到一定力度的撞击或安全气囊打开时,车门能自动打开。

近几年,智能驾驶的风正在猛吹。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目前智能驾驶的核心还是人,科技尚未发展到自动驾驶阶段,人才是监控者并承担着责任。

吴先生认为,科技的进步有时是把双刃剑,“在发展过程中,总要付出一些代价。”目前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例如没有突发状况或在不拥挤的路段,智能驾驶无疑解放了人们的双手,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不能完全依赖于它。”吴先生说,人们需要不断接触新事物,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