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首次“出京”,华表奖为何选择青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0:41:00    

青岛人的朋友圈被这条重磅消息“刷屏”了——

“共筑电影梦,激扬时代情——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将于4月27日在青岛举行,对优秀电影创作进行总结与嘉奖。

在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电影政府奖,华表奖首度“出京”,为何将举办地选在青岛?

一、像中国电影史的“扉页”

青岛与电影的渊源颇深。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的纪实短片《火车进站》在巴黎放映,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启。四年后的1899年,青岛亨利王子饭店建成,专门开辟了音乐厅放映外国电影,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地之一。

《劫后桃花》电影海报 图源:“青岛文物保护建筑”微信公众号

青岛是中国早期电影史的见证者,也是电影魅力的最早感受者——位于湖北路17号的德国水兵俱乐部旧址,被考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商业电影放映场所;1935年,由中国电影先驱洪深编剧的电影《劫后桃花》成为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中国影史第一位影帝”金焰主演的《到自然去》《浪淘沙》等轰动一时的电影均在青岛拍摄……所有这一切,都印证了青岛在早期中国电影创作中的独特地位。

凭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青岛成为中国早期电影活动的重要发生地。洪深、孙瑜、崔嵬等“影坛三杰”,以及张石川、王云阶、赵太侔、黄宗江等众多电影先驱在此汇聚,一时风云际会。他们不仅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辉煌成就,也推动了青岛电影的发展,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电影基因。

电影《海魂》在太平路上拍摄的外景图源:“八关山畔”微信公众号青岛还是影视明星的梦工厂。从早期的崔嵬、王隆基,到后来的唐国强、倪萍、宋佳,再到黄渤、黄晓明、夏雨、任嘉伦、王晓晨等,青岛籍明星成为影视界耀眼的存在。2017年,青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电影之都”称号,成为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二、导演们钟爱的“镜头催化剂”

近年来,随着《抓娃娃》《送你一朵小红花》《南来北往》等多部在青岛取景拍摄的影视剧热播,引得大批影迷游客前往青岛“现场”沉浸式打卡。

有影视制片人曾说:“在影视剧取景版图上,青岛无法绕开。”这是对城市风貌的赞誉,也是对创作条件的认可。青岛,素有“天然摄影棚”之称,“山、海、城、湾”相融的城市空间格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特色风貌,让“青春”“悬疑”“科幻”等各类型影视题材都能就地取景。

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在青取景拍摄

这些年青岛“入框”的影视剧更是不胜枚举。青岛山海关路,定格了《最好的我们》中耿耿和余淮的初次相遇;福山支路,见证着《海洋天堂》中父子的温情时光;黄岛路市场,是《送你一朵小红花》马小远经典台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啤酒脏腰小烧烤”的背景板;西海岸新区的珊瑚贝桥,见证了《巡回检察组》里正义与邪恶的激烈交锋……

备受业界青睐,这座城市早已化身成光影世界里的独特叙事者。每片海域的波涛、每条蜿蜒的街道,每座建筑的轮廓,都自带浓郁的氛围感,融入到各类剧目,营造出独特场景,持续吸引着更多影视创作者慕名前来。

三、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开篇注脚”

谈及在青拍摄并联合出品的系列电影《封神》,有两则幕后“传说”备受业内关注。其一,《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探班《封神》剧组时,对最多2800多人同时作业、现场却安静有序的场景大感惊讶,感慨与拍摄《流浪地球》时相比,《封神》的工业化水准已不可同日而语;其二,当看到片尾8000人的创作人员名单时,业界评价《封神》的拍摄过程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未来。

青岛影视基地-“穹顶光场”系统 图源:东方影都产业园公众号

当中国电影走过120年的风雨历程,青岛凭借与生俱来的光影底蕴,以青岛影视基地作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以参与者与见证者的双重身份,亲历并推动着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每一次跨越与革新。

从青岛影视基地走出的《流浪地球》系列和《封神》系列,堪称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先锋代表——拍摄设备持续更新迭代,更先进、更智能的器材为影片带来更震撼的视觉效果;制作流程不断优化改进,从前期筹备、拍摄到后期,每个环节都遵循严格规范的标准;分工也愈发精细,从导演、编剧、演员到摄影、灯光、美术、特效等,各个工种各司其职又紧密协作。

在《流浪地球2》拍摄期间,主创团队在东方影都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拍摄“整部戏”

这些电影工业化的“标配”,重塑着电影生产模式和流程,也让青岛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留下坚实有力的印记。

目前,青岛影视基地形成了“以东方影都为龙头,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辐射带动青岛全域”的产业发展格局,吸引超千家影视企业入驻,接待服务剧组500余个,备案项目近500个,电影票房总产出接近390亿元。

四、影视版图里不断上升的“含青量”

在电影产业复杂的全链条中,出品方处于产业链上游,把控着电影从创意萌生到推向市场的关键环节,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对城市影视产业发展而言,头部出品方的集聚是孕育影视精品的核心要素。比如,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名单中,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及电视剧《南来北往》《父辈的荣耀》3部重量级作品,均标注着青岛联合出品、联合摄制的印记,彰显出城市影视产业的实力。

同时,本土出品方能凭借在资金运作、资源整合、人才汇聚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城市构建完整且富有活力的影视产业生态体系。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由青岛海发影视文化参与出品,在东方影都置景拍摄

随着一批本土影视公司的崛起,如《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出品方之一青岛海发影视文化、《超能一家人》出品方之一东方影都影业、《海洋传奇》出品方黄海影业等,青岛电影力量逐渐渗透到策划、拍摄、制作、宣传、发行等各个环节,青岛的技术、人才、文化等幕后要素也全方位融入产业,让电影创作的每个环节都镌刻上鲜明的“青岛印记”,产业发展的“含青量”持续攀升。

本土出品方通过持续完善从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到后期衍生开发的全产业链条,为城市影视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推动形成极具竞争力的影视产业发展格局。

五、《南来北往》式的“守望”

“南来的,北往的,佳木斯的,鹤岗的……”在广袤无垠的原野上,一列绿皮火车拖着悠长的鸣笛声,从远方缓缓驶来,车厢内的这声吆喝,带领观众驶进1978年。

这部“青岛出品”的年代剧《南来北往》,承包了不少家庭的“遥控器”。剧中,乘警马魁守护着火车上南来北往乘客的安全;剧外,青岛也诚意满满地守护着南来北往来青拍摄的剧组。

电视剧《南来北往》中的铁路大院在青岛东方影都20号棚搭建现场 图源:青岛影视基地

此前,电视剧《南来北往》主创团队来青实地勘景期间,青岛及时与剧组主创团队座谈交流,送上影视产业扶持奖励“政策包”,为剧组提供了涵盖企业注册、拍摄服务、场景协调等20余项公共服务,以“一站式供给”促成项目落地。

青岛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接轨国际影视产业发展趋势的扶持政策,并设立了影视产业发展基金,形成省、市、区三级叠加扶持模式,院线电影第一出品方最高可获3000多万元扶持。

此外,青岛建强生产调度机制,护航精品创作生产。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创作团队、一套服务班子、一套推进方案”的原则,成立工作专班,主动介入重点项目创作每个阶段,在资源整合、工作协调、宣传展示等方面搞好服务。

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外景

科幻电影《银翼杀手》里,哈里森·福特冒着细雨到一个小饭摊点餐。当摊主询问“要什么酒”时,那声低沉的“青岛”如同一记穿越时空的回响,在赛博朋克的未来图景里烙下这座城市的独特印记。

光影流转间,“电影之都”青岛,早已超越地理坐标的边界,银幕上的每个角色、每段故事、每帧画面,都在蒙太奇的魔法中,赋予这座城市全新的电影肌理。相信,随着华表奖的盛大启幕,青岛这座与电影血脉相连的城市,又将开启崭新的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