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动画+?第六届东布洲动画周上演思想交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00:00:00    

论坛现场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江苏南通摄影报道

动画是什么?是视觉艺术,是文化交流,是情感链接……4月18日-20日,正在江苏南通举行的第六届东布洲动画周上,皮三、陈廖宇、于洲三位策展人携手动画大咖、高校学者、行业翘楚,解锁多维度、多学科角度下的动画艺术。

东布洲动画周发起人、动画电影导演皮三表示:“今年东布洲动画周的主题‘动画+?’,就是试图打开动画行业的圈子化,打开动画人思想的边界,动画作为一种媒介,动画人作为创作者,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寻找‘生路’,寻求改变。动画+?的‘?’是音乐、电影、游戏、教育、潮玩、科技、文创、旅游、历史,也可以是反思,疑问,和自省……这可能才是目前动画需要的能量,思考的力量,无论正负,不惧加减。”

论坛现场

《中国奇谭》总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陈廖宇认为,AI技术的发展,让世界正在重塑中。“改变来得令人毫无准备,而且并不是变好或者变坏,而是格局与路径的改变。”在他看来,“我们越看重什么,什么就越会限制我们的思维。这种被限制的思维,大部分时候只有靠外部来打破。”新的技术、新的产业形势,带来压力,同时也是打破自我限制的外部力量。“我们其实不必担心苦心积累的能力会不会被新技术代替。如果注定会被代替,不如早日被代替,被代替的一天,就是被解放的一天。世界上有史以来的工作如果没有一样一样被代替,今天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世界正在重塑中,动画也是。”

《长安三万里》监制、追光动画总裁于洲也承认,“日益数字化、虚拟化的世界给了动画巨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他希望在东布洲动画周期间,大家“聚到一起想一想、聊一聊、试一试、闯一闯,动画可能如何发展?我们的视野和碰撞,要不囿于创作、学术、教育,已有的商业模式以及它的困境,等等。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定义动画,而是要开辟动画在这个时代能够抓住和创造的机会,要打破动画,树立动画。”

论坛现场

4月19日举办的三场论坛中,与会嘉宾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思想碰撞。在《带着学科“偏见”看动画》论坛上,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师黄竞欧、《宋宴》作者卢冉、青年作家三三、艺术媒体人齐慕荷,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角度出发,以跨学科的视角深入剖析动画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启迪;《未完成的动画:在动画、电影、当代艺术之间》论坛中,动画作者邱润枫、实验影像艺术家兼导演雷磊、数字媒体艺术家施政、艺术家兼导演朱云逸,则结合各自的作品,探讨了动画与电影、装置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领域的交融与碰撞,探索动画的多元形态。

曾经,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然而随着网络时代和AI时代的来临,这一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新一代学生在课堂上的消极表现,也让众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这究竟是一种我们必须接受的常态,还是在新背景下亟待做出的变革?在陈廖宇的主持下,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教研室主任刘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孙平、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动画编导教研室主任薛燕平、青年动画导演吕天韵、中国传媒大学在读本科生徐峥齐聚《课堂关系的挑战与重构》论坛,他们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课堂经验出发,共同探讨这一令广大教师深感困扰的“难题”。

4月20日,与会嘉宾将深入探讨《“编”与话语权及“剧”的创作生态重构》《数字时代下影视动画与游戏的共生进化论》《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的边界、碰撞与交融》等议题,探索中国动画编剧行业可持续的内容创作生态,以及动画与游戏、真人电影之间的广阔合作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