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殿森:张家口日报社摄影记者
人物名片
今天媒体人的故事,来自武殿森。他在摄影圈内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他拍摄的新闻照片,本身就能讲故事!而他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朴实到至今仍讲一口“尚普”(尚义普通话)的坝上汉子,是怎样拼搏奋斗将爱好与事业融进生命的血液中——
倒春寒来得猝不及防,3月27日,天空飘起纷纷扬扬的雪花。一大早武殿森挂着单反相机,背着无人机,扛着三角架,行色匆匆地奔赴新闻一线,有同事提醒他下雪了带把伞,反被他“嘲笑”——“这点雪还算雪么!”
50多岁的武殿森,在摄影记者岗位已经工作了20多个年头了。他常常摸着自己的一头白发,调侃“老了”,可有了新闻,他却比年轻人还有冲劲。
在张家口日报社,提起武殿森的敬业,没人不佩服。徒步上高层、下河拍水景;在严寒中和风电建设者一起攀爬高架铁塔,在坝上“白毛风”中顶风前行,在深夜登山拍摄璀璨山城……不管多难,他总是乐此不疲。
2020年12月,武殿森被选派到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场馆群负责新闻宣传工作。他经常踩着没膝的积雪、举步维艰实地踏勘赛道摄影点位;攀爬海拔2000多米的云顶金花阁,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抓拍测试赛紧张有序的赛事场景;爬冰卧雪抢拍运动员跳跃的精彩瞬间……
为了拍摄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首场降雪,他来不及吃午饭,在一人高的树丛及杂草中,艰辛地往对面制高点行进,积雪灌满鞋子,脚也泡在融化的冰凉雪水里。下午3时左右他回到住处靠在暖气上,身上的雪水和汗水,在高温下蒸腾起雾气,被同事打趣“仙气飘飘”。
多年的一线新闻工作,武殿森患上腰椎间盘突出,拍摄时一个姿势一长,腰就疼得动不了,经常需要同行人扶着才能爬起行走,他腰上的护腰硬板已是常年不离身。一年冬天,武殿森上午在张家口市二医院骨科刚做完理疗,下午就跑到崇礼雪场拍摄冰雪运动。为了捕捉镜头,他又趴在雪地上拍摄。正巧被和他一起做理疗的体育局病友看到,便电话告诉了他的主治医生,医生得知后,打来电话严肃地说,武记者,你要这样对自己不负责任,我没法给你看病……他连连答应,可一到新闻现场,他又“忘乎所以”。
然而,作为在全市摄影圈都大名鼎鼎的“大咖”,却从未给家人拍几张像样的照片。有一年,孩子在工人文化宫演出,别的家长都拿相机拍照,他却在采访路上。爱人拍不好,打电话哭着数落他。
回顾这些年,他的作息总是和孩子、妻子无关,和自己的健康无关,和亲朋好友的团聚无关,只和全市的新闻大事息息相关,他的脚步永远随着新闻的坐标移动。十几年来,他从来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一年春节,他被家人强行留下过年,突然停止了工作的他变得六神无主,强忍到大年初三,最熟悉他的妻子看到他这副样子,又好气又好笑,跟家里人说:他呀,早就憋不住了。果然,第二天他就开车去拍片了。有一年,他正在蔚县采访,将近晚上十点,接到电话,县里刚发掘出一个大墓,宣传部的同志怕他太累,试探性地问,要不要第二天一早去拍摄。正准备休息的他一下来了精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想都没多想,跳下墓坑,一直拍到凌晨……
二十年来,武殿森成了报社优秀记者的代表,千余幅作品被中央、省级媒体刊登转发,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先后被评为张家口日报社“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最吃苦的记者”及新闻传媒集团的“张传媒大工匠”等荣誉称号,还被市委组织部多次给予嘉奖奖励,被省委宣传部授予“走转改”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省委宣传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河北省“优秀宣传干部”、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懂他的人,说他纯粹;不懂他的人,说他“疯魔”,他听了,都淡淡一笑。他说,把爱好和职业融为一体,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事,从这个角度说,他很幸福。(河山新闻记者 赵婧男)
编辑 帆帆
来源 河山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