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常熟人的婚宴流水席,持续三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1:46:00    

苏州人最擅长在“轧闹猛”中找到生活的滋味,无论是早晨菜场的比肩继踵,还是园林茶馆里的人头攒动,这份对于“闹猛”的钟情最终都化作了浓浓的人情味。而在常熟,这份钟情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婚宴方面。在这座水乡小城,婚宴从来不是一顿饭的事,而是持续三天的饮食仪式。

这种好事怎么少得了我们,为了体面地蹭上席,我们特地包了个大红包。

“昨天已经开始了,今天是正日,明天还要请关系更好的乡亲。”常厨一边指挥着现场几十号人,一边给我们介绍着常熟流水席的时间结构。

常厨名叫常建忠,是常熟久负盛名的烹饪大师,有着属于自己的班子,专门承包各种流水席面,据说慕名来预约“办事体”的人已经排到明年了。“大家现在都叫我年轻‘老法师’咧。”常师傅笑着摸了摸鬓角。这位1971年出生的常熟乡厨从14、15岁入行至今,已经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40年,亲眼见证着这些年来流水席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连摆三天的传统却是保留至今。

常厨

三天的流水席,第一天是“开场”,主要是预热;第二天是“正日”,最为隆重,大宴亲朋好友;第三天则是专门招待帮忙的邻里乡亲,相当于答谢宴。这种时间安排并非随意,而是暗合了传统社会“先宾后主”的礼仪秩序,蕴含着满满的人情味。

常熟流水席讲排场,也有着严格的更新原则,丰盛程度堪比满汉全席。“三天宴席的菜单每天都不一样,甚至每天中午和晚上的菜单也是不一样的,都要换掉。”这种不重复的原则,既是对宾客的尊重,也展现了主人家的实力与诚意。因此,一台流水席从前期准备到菜单拟定,再到最终开席,需要花上10来天的时间筹备。

而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开席前后的后厨是最有看头的。烟雾缭绕中,师傅们正在备餐,手上一刻不停,给鱿鱼打花刀,给螃蟹斩件,手速飞快,忙而不乱,常厨穿梭在各个备餐台间挥斥方遒,盯火候的间隙还能腾出手帮着摆盘。

装满整鸡、整鱼等各色食材的超大号脸盆一字排开,场面之壮观看得我们眼睛发定,忍不住发问:“这么多食材,得有好几十桌吧?”常厨哈哈一笑:“今天开了100桌,我最多做过160桌呢!”

席间推杯换盏,后厨却是热火朝天。在嘈杂的备餐现场,蒸笼冒出的白气是最显眼的标志。“常熟的流水席得有蒸菜才是最正宗的,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地区流水席的地方。”确实,在常熟人的饮食观念中,没有蒸菜的宴席是不完整的。而常熟蒸菜细究起来,是一道乡土料理。

蒸鱼

常熟蒸菜最早发源自常熟东乡地区,每到农忙时间,农民们常常无暇烹制三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灶上蒸米饭的时候架个蒸格,用小碗把各色菜品分开装好,蒸饭的时候把菜一并蒸熟,汤汤水水,热热络络地吃下去,便是农忙时节最好的补给。

刚出蒸箱的蒜茸蒸鱿鱼

“以前我们小时候家里蒸菜也没那么多讲究,有啥蒸啥,除了青菜不行,一蒸就黄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常熟蒸菜从蒸白菜、蒸肉皮这样朴实的菜式慢慢过渡,出现了老八样三鲜蒸碗、一品鲜全家福这样的精致蒸菜,甚至演变出专门的蒸菜馆。蒸制手法也变得多元化,可以细分为干蒸、汤蒸、粉蒸这几类。

老八样三鲜蒸碗资料图

在当天的流水席上,常厨也准备了几道蒸菜,最具代表性的一道就是肉丝蒸蹄筋。蹄筋发得到位,入口有嚼劲又不需要大力撕扯,木耳爽脆,蒸出来的汤清澈而鲜美,喝一口,有觉得身体每一个细胞被抚慰到的熨帖,重点是吃完一点不口干。

八宝腊味鸭也是蒸菜之一,甜口的八宝饭常吃,咸口的吃得不多,鸭肉的油脂被米粒尽数吞没,谷物的香气也被牢牢锁进鸭肉的纤维之中,鸭肉嫩度刚刚好。蒸菜是极重火候的,什么菜什么火候、蒸多久,绝不是烧锅开水蒸20分钟这么简单的事,个中分寸全靠争分夺秒的细微拿捏。

宴席将近尾声,蒸笼依然冒着腾腾热气,常师傅还在忙活,忙着给赴宴宾客装打包食盒,一人一块炸大排、一根炸鸡腿、一只猪爪、一块爆鱼,吃饱了还要兜着走,这也是常熟流水席的一大特色。

用作打包的鸡腿和大排

蒸汽不散,流水不息。在当今这个速食和预制遍地的时代,常熟流水席依然固执地保持着它的节奏,三天的时长、不重复的菜单,还有热热闹闹的氛围,一切都是那么质朴而接地气。也正是这种固执,让我们得以在蒸汽朦胧中看见袅袅不散的人情味。

离开前,主人家出来相送:“今天晚上那顿是最丰盛的,再过来啊。”

我们打着饱嗝忙不迭婉拒:“不了不了,实在是吃不动了。”

这浓浓的人情味啊~


来源:情调苏州

编辑:小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