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在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的各个小区里,一场场特殊的会议——“楼栋见面会”正有序开展。
“垃圾房水龙头已联通检修完毕”“楼道感应灯改造焕新”......通过“楼栋见面会”的形式,社区、物业走到居民楼道中,变“被动倾听”为“主动感知”,对居民的每一项诉求都细致倾听、深入分析,切实做到快速响应、高效办理,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推进社区治理精细化。
一直以来,姑苏区高度重视倾听民声、解决民忧,其中依托“社情民意联系日”平台,已累计开展43期活动,成功解决或答复超2.3万件群众诉求,成效显著。近期,姑苏区紧扣苏州市关于提高服务效能,有效收集群众呼声的工作要求,依托社情民意联系日、分片包干走访与社区治理、幸福家园微网群等N项工作联动模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民意感知”网络。
治理创新从“线上沟通”到“线下议事”
打破高层住宅居民“线上热络、线下陌生”的隔阂,是增进邻里关系、推进社区治理的重要任务。白洋湾街道各社区积极探索创新,以建立364个“幸福家园”微信群为突破口,搭建起居民与社区、物业之间紧密沟通的桥梁,让居民生活中的各类问题都能在群里得到及时反映与解决。除了解决日常问题,群内还会发布社区文娱活动、健康服务等预告,居民还能在群里进行生活物品的循环利用。
清明小长假期间,金色里程社区把平时不见面的线上群友,趁着假期组织了线下见面会。社区书记、社工逐一和大家见面,楼道内35户居民都一起参与,这种“服务到单元”的模式已在金色里程家园实现全覆盖,不少邻居也趁此机会互相加了联系方式,拉近了高层住宅居民间的距离。
即提即办从“快速响应”到“深度治理”
基层社区是化解生活琐事、居民百事的重要场所,在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白洋湾街道社会治理要素较为丰富多元,服务对象上既有失地农民,也有征收安置居民以及占比不断上升的新市民群体,基层治理的诉求更加复杂多元。为此,社区变“居民上门反映问题”为“主动深入居民群体”开展面对面沟通交流,社区工作者主动亮身份,以新时代“马天民”为榜样,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收集民意,敏锐捕捉群众心声,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4月3日,虎池苑社区9幢2单元楼道长周阿姨自发组织楼栋见面会,提出窗户维护、垃圾分类房改造、电梯维护等8个问题。社区、物业及业务工作人员经1个多小时商讨,给出楼道保洁、电梯维保调整方案,明确垃圾分类房改造进度,并约定每月最后一周周五下午三点开展“楼道议事会”,复杂事项纳入“社情民意联系日”推进。
同样,宝邻社区睦邻小院内,围绕小游园内设施更新、维护及公共区域监控缺失等问题,社区经过商讨后将通过相关机制协调解决并答复居民。这种问题直提、方案直议、进度直查的模式,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治理的温暖。
多方共治居民从“提问者”变“参与者”
在社区建设推进中,居民互助与多方共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社区成为温情洋溢的大家庭,居民角色也实现了从诉求“提出者”向主动“参与者”的跨越。
在路南社区9幢的“楼栋家庭讨论会”上,社区书记王蕾提及一位听力障碍老人腿脚不便的情况,居民张先生马上表示愿意把闲置轮椅提供给老人,其他居民也踊跃提议,如在楼道增设助老扶手。随后,社区与居民共同拟定“红心关爱项目”计划,内容涵盖为独居老人安装声光门铃、在楼道增设助老扶手等。
为了关爱到位,白洋湾街道每月各社区都会与辖区内2000多名重点群体见面,并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所需。近期,街道为辖区450位困难老人发放“生活关爱包”,包含生活急救药品、紧急消防用品以及专属联系服务的社工联系方式;金筑家园借助“金筑有块田”共享花园为困难老人免费送蔬菜;富强社区为高龄老人和其子女入户开展居家安全指导;和泰社区开展“一米阳光”楼道互助陪伴计划。
当每个楼道成为治理的“微单元”,当每位居民成为家园的“主人翁”,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便化作了邻里互助的“温暖一里”。今后,白洋湾街道将继续推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楼栋见面会,延伸姑苏区“社情民意联系日”工作制度触角,将基层治理工作做实做细,为筑牢坚实的群众基础添砖加瓦。
姑苏发布出品
来源丨区委宣传部 王晓晴 白洋湾街道
编辑丨阿吾
点亮+! 马上分享小伙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