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人少!人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位于太仓市区的这座园林,开启了自己2025第二个季度的篇章。从苏州市区出发,开车也就一个小时。现在的苏州市区园林已经“人满为患”了,不妨选一个就近的周末,去冲一波这座——南园。
南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当时的首辅王锡爵所建,最初是其赏梅种菊的私家园林,占地约十八亩,太仓民间也称此园林为“太师府”。
清初,王锡爵的孙子、著名画家王时敏对其进行了扩建,并邀请叠山大师张南垣主持营造,使南园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历史名园。南园在清代以来就被誉为太仓园林之首,后因战乱损毁。1998年,太仓市政府根据历史照片和图纸对南园进行了修复和扩建,目前占地约50多亩。
其中的鹤梅仙馆,是将城内北门街原明代建筑陈家老宅的铁梨木厅堂移建而来的,历时百年而无损,是南园最为精致的一幢建筑之一。
并且关于鹤梅仙馆有两个传说:一是因南园是王锡爵的赏梅处,故园内遍植梅花,其中有一株为王锡爵亲手种植的,第二年竟然形成了鹤的形状,故命名为“一只瘦鹤舞”,直到清末才被毁掉。
清代诗人钱泳曾在咏南园诗中写到:“昔年踏雪过南园,古树斜阳草木繁。唯有老梅名瘦鹤,一枝花影依颓垣。”当时南园主人钱宝琛为此作了《鹤梅仙影记》一文,并刻石留念,至今安置于大还阁碑廊。
如果你细心,或许会发现牌匾上的鹤字是没有“鸟”的,据说在明末时南园养有一只仙鹤,清兵入城时,王时敏考虑城内百姓的安危而率众出城降清。通人性的仙鹤在此时,竟奋力破棚飞出直至力竭而亡。邑人纪念鹤的忠烈,就在园内建了忆鹤堂,植梅于上,后更名鹤梅仙馆,这便是第二个传说了。
南园的故事典故并不只限于此,更多的还需要大家去踏足发现,在这个还没开启全民“热”的春夏更迭之季,带上爱人、家人、朋友,去南园走上那么一遭,赏遍地的鲜花招手,看满池的金鱼游动,暖暖的微风吹过脸旁,这个时候你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个成语——春和景明。
这里没有其他园林的嘈杂,没有其他园林的“人头”,有的只是苏式园林最质朴的品格——静谧。闻花香、听鸟叫、看落叶,这座园林可以全方位地照顾着你的五官,仿佛让你觉得在这儿可以闲上一天,喝口茶,趁茶水在口舌的涩感还没退却之际放空自己,回过神来,肩上早已落上了花瓣。
来源:情调苏州
编辑: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