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脑瘫女骑手在杭州送外卖7年:“我和大家没什么不同,都在努力生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7:1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潘璐 于诗奇 王嘉楠

在车水马龙的杭州街头,有一位身穿黄色工服、步履略显蹒跚的女骑手穿梭于楼宇之间。她叫文景,是一名30岁的先天性脑瘫(现被倡议更名为“五慢症”)患者,也是一名坚持送外卖7年的“城市跑者”。(此前报道)

从面对别人异样眼光下的拘谨,到熟练地驾驭外卖车,文景找到了属于劳动者堂堂正正的尊严。

“我和大家没什么不同,也是在努力地生活,只是我的脚步稍微比你们慢一拍,仅此而已。”这是文景的心声。

送餐途中的文景。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七年换了六七辆车

食物和热油接触时的滋啦声,外卖电瓶车在店面口急停的刹车声,手机里传来的清脆的来单提醒音,构成了文景工作时的背景音。

4月中旬,虽然这天是一周里难得的休息日,但文景还是打算出门跑几单。“外卖分淡季和旺季,现在是淡季,每天也就30来单,我就想多跑一点。”瘦小的她歪着头扣头盔,因为难以正常控制四肢,她尝试了三次才把卡扣系好。接单的时候,文景也需要用右手握紧手机,左手在屏幕上滑动。“如果是跑众包的话,我的手速抢单是不行的。”

文景正在戴头盔。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杭州东站的佰富时代中心附近是她的“据点”。街道一侧的一溜门面都是烧烤、烙锅、米线等餐饮店,不同颜色的外卖车聚集在店面门口,不时有外卖员匆忙进出。

文景笑着说,这附近的商家和骑手她都认识。她指了指大厦通道处的一家自选快餐店。“早上跑到下午一点半就会来这里吃午饭,一点半后打七折,十块就可以吃饱了。”

很容易在电动车群里认出文景的电动车,她在车座上套了粉色的小熊座套。

这也是文景换的第七辆电动车,“我基本上用一年,或者一年不到就要换新的。”她又看了看自己的鞋子,一侧因为经常需要蹭脚刹停放磨损得厉害。

因为身体的平衡性比较差,在到达目的地停车的时候,文景容易撑不稳。“摔跤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

越跑越有信心

十几年前,文景跟着在杭州打工的母亲来杭州。

打字员、保洁员、文员、仓库管理员,这些工作都对文景关上了门。“找工作,别人看到我的情况,就说不好意思不招人了,或者说招满了,我就开始一单一单送外卖。”

骑着买来的二手可折叠代步车,时不时停下来看准导航的方向后再启动,就这样,文景用将近四十分钟的时间跑成了第一单,赚了五块钱。“那种心情是真的开心,从那一刻起,我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送外卖途中的文景。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成为外卖员的七年里,文景收到过差评。由于口腔肌肉控制能力不足,她有时候说话口齿不清。有一次她打电话给顾客表示外卖到了,对面是极不耐烦的质问。

对文景来说,温暖的时刻远比扎心的时候多。有一次送餐时文景不小心把外卖弄洒了,顾客出来看到她瘦瘦小小的个子,并没有责怪,反而安慰她“没事还能吃,你很棒”。

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暖意,让文景从最开始给顾客打电话说两个字都害怕得结巴,到越跑越有信心。

摇摇晃晃,也能晃出自己的人生

“今天风好大,所以你上班的时候要小心一点,注意一下,不要摔倒了,妈妈”“妈妈,你在哪个直播间呀?”工作间隙,文景会打开和儿子的聊天记录回放语音条,填补一年才能回去看孩子一两次的遗憾。

儿子在丈夫的老家读书,文景希望孩子在那里能接触到更多同龄的朋友,能接受更细致妥帖的照顾,而不是在狭小的出租房里孤零零地等着自己回来。

文景说,自己现在的想法就是多赚一点钱。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瘫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的退化,她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延长自力更生的时间。“我想成为让孩子引以为傲的妈妈。”

文景在自选快餐店内休息。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今年年初,文景开始尝试在短视频平台记录自己做外卖员的日常。有网友建议文景去摆摊卖东西,但她觉得摊位费比较高昂,而且摆摊赚钱并不容易,反而不如送外卖来得安稳可靠。

文景现在还清晰地记得,五年前的夏天,有一天她跑了70单外卖,有28单是需要爬六楼及以上的楼层进行配送的。她想,就是这些真实的经历,组成了现在努力奔跑在配送路途中的她。和所有的外卖员一样,她会收到好评也会收到差评,无法做到十全十美。

“我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不需要特殊地照顾我。”文静说,摇摇晃晃着,也可以晃出自己的人生。

阳光下,文景娴熟地坐上电动车,飞驰着向下一个目的地驶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