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4月11日讯4月8日,济南市城管局举行“建筑垃圾全流程监管与处置”圆桌对话活动,邀请建设施工企业、渣土运输企业、末端消纳企业、市民代表等“面对面”座谈,凝聚多方共识,共寻建筑垃圾全流程监管与处置新路径。
活动中,市民代表来到槐荫区槐苑广场建设项目,现场详细了解渣土车辆降尘流程。根据工作人员现场实操,渣土车出场前须经过三重“关卡”:入口处雾炮机、高杆喷淋装置以及最内侧的人工冲洗。“每辆车都有专职人员负责冲洗。流程至少5分钟,确保‘不带泥上路’。同时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段作业,降低噪音影响。”现场施工人员介绍。
在随后召开的对话会上,市城管局建筑垃圾处置监督管理处处长魏立光作了工作介绍,近年来市城管局始终把源头管控作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的总抓手,严格落实“一案三查”制度,压实生产者责任,会同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对源头管控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持续加强直接利用点建设,持续提升终端消纳能力,全市直接利用点位295处,预估剩余直接利用库容约3500万吨;消纳场6处,预估剩余库容约1000万吨。
此外,济南市城管局还建立了“产生者付费、企业运营、政府监督”的装修垃圾运营模式,试运行预约上门收集制度,建设完成了6处装修垃圾分拣转运中心,分拣处理能力达到130万吨/年。积极构建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建设运营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6处,年处理能力达660万吨。
攻坚建筑垃圾整治,区县是关键,槐荫区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尹强介绍,槐荫城管严格渣土运输审批制度,要求运输车辆严格落实“一车一冲洗”规定,坚决杜绝超量装载、密闭不严、车体不洁、车轮带泥上路等现象。同时每周联合住建、交警、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大对监管范围内土石方施工工地、消纳场地建筑垃圾处置行为的巡查频次和力度,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协助全时段监管。
对话会上,中国建筑第八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文、济南瑞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裴江波、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京台高速齐河至济南段改扩建项目协调副经理孔超,分别作为项目施工单位代表、渣土运输企业代表、渣土末端消纳企业代表进行发现,详细介绍了自身建筑垃圾处置全链条管控、降尘降噪、安全防控等方面的举措,并回答了市民代表提问。
不少市民代表纷纷提出建议,能否开通市民举报通道,让公众成为城市管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对此,市渣土处置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市民可以通过“掌上城管”“随手拍”小程序进行举报,济南市城管局将在第一时间响应。
济南市城管局二级调研员郝成军表示,近年来,全市建筑垃圾总量有所下降,但仍突破2000万吨,部分工地未分类处理、运输车辆违规超载、抛洒滴漏、噪音扰民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市容环境,也引发市民不满。下一步,济南城管将借全国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的契机,从源头到末端推进系统治理,推进工地源头管控精细化、运输过程透明化,同时不断提升建筑垃圾处置资源化水平,确保实现“源头减量、过程可控、末端消纳”的良性循环。
“建筑垃圾管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郝成军表示,施工单位要严守规范、运输企业要守法运营、市民要积极监督,共同营造整洁、安全、宜居的城市环境。(通讯员:单机乔、刘海涛、宋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