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记者 | 万红
今年一季度,天津港集团完成了集装箱吞吐量571.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6%,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完成了货物吞吐量1.19亿吨,同比增长1.4%,迎来首季生产“开门红”。以更高质量助力港产城融合发展,以更高水平助推扩大对外开放,天津港正全力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
4月7日,当记者来到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时,数十台ART(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正有序行驶在码头岸边与堆场间,自动化岸桥、场桥同步运转,高效装卸着货物;不远处2台风力发电机缓缓转动,为码头生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前不久,随着“地中海萨玛”轮驶离N10泊位,这座码头以每小时329箱的在泊船时效率以及每小时416箱的峰值船时效率,创下了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的历史最高生产效率。
“码头投产以来,我们就通过集中攻关不断推动码头操作系统、码头水平运输系统等自动化码头的关键系统持续升级迭代,仅码头水平运输系统就完成了三泊位分离地图模板、版本固化、双大船作业地图模板等多次的重大更新,使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作业效率不断提升。”天津港第二集装箱公司操作部经理冯淼说,“今年至今,码头吞吐量就同比提升了9.6%,M效率(集装箱船舶装卸量最大作业线桥吊单机作业效率)同比提升了15.8%,为一季度实现‘开门红’打好基础。”
开航线、强中转、优服务、促融合……今年以来,天津港向“新”再出发,加快打造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积极推动天津港向航运服务智慧化转变,向综合型港航物流营运商转变,全力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智慧赋能,低碳发展,今年,天津港上线运行了全栈信创版新一代集装箱码头管控系统(JTOS),实现了港口核心业务系统的自主可控;深入应用DeepSeek(深度求索)、PortGPT(港口大模型)等大模型,用好AI(人工智能)算法助力港口生产作业韧性提升;成功上线天津港电子采购商城,推动港口服务开始向生态化转型。同时,天津港发布了全国首个综合性“零碳港区”建设方案,全港年发绿电能力接近3亿千瓦时;全品类新能源港口作业机械的示范应用亮相,集装箱作业内部倒运实现100%使用清洁能源。
向“港航物流综合化”转型,随着前不久《天津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顺利获批,天津港集团21项重点基建项目按下推进“快进键”,总投资约195亿元,涉及集疏运体系优化、航道码头设施提升、堆场扩能升级等多个方面。此外,一季度,天津港集团还成功开通了天津—墨西哥滚装航线,与上港集团、广州港集团及安通控股联动携手推出“三港一航海上高速FAST”航线,并实现天津集装箱中心站第二线束以及天津港汇盛码头公司南侧集装箱堆场投用,新增铁路集装箱办理能力40万标准箱以及有色金属年货物周转量470万吨,港口综合服务能级稳步提升。
以港聚产、以产兴城,通过深入开展2025年“春雨行动”,天津港集团积极对接京津冀及内陆腹地重点企业需求,累计走访客户500余家,完成近100项签约,服务产业链供应链能力不断增强;设立于古文化街的“津港印象”展览馆更成为城市文旅名片,接待游客量不断攀升。
今后,天津港集团将不断加快数字孪生天津港建设,全力建设“航道上的京津冀”以及京津冀内陆物流体系,努力打造京津冀融入世界“桥头堡”;并加大与政府部门及各区间的联合招商,主动服务适港产业,大力推动港兴、产强、城旺,全力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动力源。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