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读后感其实并不难写,最主要的是能把它作为是一种平时积累素材的习惯。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而读后感恰似从这输入到输出之间的一根桥梁或管道,没有这根桥梁或管道,读再多的书也不能转化为写作的力量。
怎样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三个方面需要大家注意一下:
一、先交代主要内容
读后感,顾名思义,首先是“读”。所以,读了什么书?看了什么文章?它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这个首先必须要交代明白。
当然了,交代读后感的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去写。比如是一篇文章的,篇幅较短,所以你可以将故事内容介绍得详细点;如果是一部很厚的书,那么就必须抓住其中的核心内容简略介绍。
无论是全面介绍也好,部分交代也好,都要记住:读后感的内容是概括介绍,千万别抄写原文或把全书内容全部复述。
二、要谈透具体的感受
读后感,重要的是“感”。所以,要把感受写深、写透,这样才更有意义。优秀的读后感,是“读”与“感”紧密结合。在写法上,可以先叙述读的内容,后集中谈感想,谈感想时也与读的内容相呼应;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收获。
怎么样才能谈透感受呢?
1.可以将书中的主人公和自己作对比,写出自己读后的启迪;
2.可以联想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谈自己对书中故事、人物的评价……
3.可以集中精力找出最想表达的一个“感点”,书中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一处最能引起你的共鸣?那个点就是这篇读后感“感点”。
三、联系实际,深入挖掘。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等等。
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能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例文
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读《莫泊桑拜师》有感
一个静谧的夜晚,我被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故事吸引住了。
小时候的莫泊桑总是写不好作文,他的老师福楼拜就让莫泊桑观察门口的马车。当莫泊桑一无所获时,福楼拜指点了迷津,于是莫泊桑更加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并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享誉世界的名著。
我读完了这篇文章之后,心潮起伏。我想呀,想呀:平常的我总是埋怨没有题材写,可莫泊桑居然从一辆马车中发现了那么多。他看出富丽堂皇的马车与装饰简陋的马车的区别;他发现了烈日炎炎下和狂风暴雨中马车的不同;他观察到赶车主人的表情变化,可谓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可我呢,世界天天在变化,社会天天在发展,新人新事新科技层出不穷,我居然什么也没发现。
我想呀,想呀:平时的我总是写一些老掉牙的东西,而莫泊桑却能在一株绿树上有很多新发现,真佩服他那惊人的观察力。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我只能大概地描述;天下没有两株一样的稻草,可我却只能粗略地观察。记得国庆时,我在市政府广场上溜旱冰,我只顾痛快地玩,并没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等到写作文时,却又挖空心思也想不出好词来。这时,妈妈告诉我,应该认真思考一下"非典"时期与平常广场上的人的活动有什么不同。我茅塞顿开,明白了只有善于观察才能有所发现。
我继续想呀,想呀:难道莫泊桑有特异功能吗?不!苹果从树上落下司空见惯,但为什么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记得老师说过:"土地需要辛勤耕耘,知识需要反复探索。"观察好比是人的"第三只眼睛",以后我也要装上它,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成为文学大海中的"孙悟空"。
点评
这是一篇标准的读后感作文,首先在标题上分为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就是对全文所表达的主题的概括。文章开头部分先是简要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三个“想呀,想呀”边读边感,非常巧妙地把自己的感受和启发写出来了。在写第二个“想呀,想呀”的同时,还能够巧妙地联系实际,结合自己平时不注意观察所以写不出作文的情况,表达自己所受到的启发教育。这样的读后感,才是真正有效的、有价值的读后感。